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科研 > 正文

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从军应邀作学术报告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5-03-14 】

3月14日,为深化新文科人才专业内涵建设,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,促进校园君子文化建设。齐鲁师范学院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、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举办学术讲座,特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像研究所所长、教授张从军作题为《汉画像石与汉代生活观》的专题报告。讲座由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朱振华主持。文化遗产、历史学及汉语言文学专业300余名同学现场聆听。

6285F

讲座伊始,张从军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生动的语言,借助田野考古的丰富经验,引领听众走进汉画像石的艺术世界。他指出,汉画像石作为汉代墓室、祠堂、墓阙等建筑的雕刻构件,凭借独特的技法和丰富的图像内容,成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。这些石刻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典范,更是汉代社会生活、思想观念与宗教信仰的立体呈现。

张从军教授系统梳理了汉画像石的类型与功能,涵盖石阙、墓室、祠堂等不同建筑场景的画像形式。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分布特征、功能用途及艺术风格,他揭示了汉代多元地域文化的独特性。在解读画像内容时,张教授以农耕、纺织、宴饮、乐舞等生产生活场景为例,还原汉代社会的经济图景与日常风貌;同时结合“西王母”“荆轲刺秦”等神话历史题材,剖析汉代人对精神信仰与历史传承的重视。一幅幅画像石的展示与解读,使沉睡千年的艺术焕发生机,带领听众沉浸式感受汉代社会的烟火气息。

针对汉画像石反映的汉代生活观,张教授深入阐释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、生死观与宇宙观。他指出,祥瑞图案(如龙凤、麒麟)的广泛运用,寄托了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墓室画像中“事死如事生”的精细刻画,体现了汉代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;而日月星辰与神仙世界的描绘,则彰显了古人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与探索。这些观念不仅塑造了汉代社会的文化底色,更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。

讲座尾声,张从军教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,赢得现场师生热烈掌声。本次讲座通过解析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,为新文科建设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视角,进一步推动了校园君子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。

未来,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将立足学科建设,打造“龙山讲堂”系列学术报告,针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,面向师生陆续举办各种前沿学术讲座,为深化新文科人才专业内涵建设持续发力。

撰稿:吴明昊

摄影:李奕瑾

初审:葛玉梅

复审:朱振华

终审:张文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