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了解桃峪村发展情况,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“乡童书韵”社会实践服务队在桃峪村走访调研,先后与党总支书记汪明及部分村民展开座谈。
与汪明书记的交流围绕个人经历、特色发展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、基层党建与村民凝聚力等方面展开。谈及过往,汪书记分享了军旅生涯的难忘点滴,坦言部队锤炼的作风与素养,为他退伍后转型村干部筑牢了根基;聊起村庄发展,他重点介绍了特色农产品的蜕变——在村干部牵头扶持下,曾无人问津的梨树如今成了村民珍视的“致富树”,连片梨园成为乡村振兴的亮色。提及村民凝聚力,汪书记尤为动容:前几年修路时,村民主动捐款出力,这份支持不仅是对村干部工作的认可,更让他深切感受到全村同心的力量。

随后,队员们与村民交流,倾听他们对村庄变迁的感受及对支教活动的反馈。谈及家乡变化,村民们纷纷点赞,直言“日子越过越有奔头”;提到支教活动,大家更是暖意满满,村民表示衷心感谢队员们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知识,更感谢大家带来的欢笑与温暖陪伴。队员们的认真负责令人动容,孩子们回家总念叨课堂趣事,反复说起那些生动场景。同时期盼未来能有更多交流机会,让这份温暖与成长延续。

此次走访让服务队对桃峪村的发展脉络有了更立体的认知:从汪书记的讲述中,我们看到基层干部以军人底色扎根乡土的担当,读懂了“党建引领+村民同心”如何让荒地变梨园、土路变通途;从村民的心声里,感受到乡村变迁带来的获得感,也深知支教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城乡情感联结的纽带。这些鲜活的实践,既为我们理解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本,也让队员们对“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”有了更真切的体悟,为后续将理论学习与乡村实际结合、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编辑:张恒源
拍摄:张子涵 石志煊
初审:徐超
复审:焦丽鹃
终审:胡义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