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术研究 > 学术活动 > 正文

齐鲁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赴临沂开展文化遗产专题调研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5-04-18 】

为深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,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,推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,4月18日,齐鲁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文哲等一行4人先后前往临沂市及临沭县,开展文化遗产专题调研活动。本次调研聚焦琅琊剪纸、临沭柳编等省级、国家级非遗项目,以及非遗小院、非遗馆等传承载体,旨在为校地合作搭建桥梁,助力非遗活态传承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当日上午,调研组在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、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岳伟,非遗科科长郎丽萍等人陪同下,首站抵达临沂松田文体用品有限公司,实地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 琅琊剪纸的生产销售情况。在企业负责人引导下,调研组详细了解剪纸工艺流程、市场推广策略及产业发展现状。岳伟介绍,临沂市通过政策扶持、品牌打造等举措,推动剪纸技艺与现代文创产业深度融合,使其重焕生机。双方还就剪纸技艺传承创新、校企合作模式展开深入探讨,旨在借助高校资源拓宽剪纸产品市场渠道。

217A5

随后,调研组来到天泽木文化博物馆,重点考察“非遗小院” 建设成果。该小院集展示、体验、传承功能于一体,汇聚传拓、扎染等多项临沂非遗项目,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平台。郎丽萍表示,临沂市积极探索 “非遗 + 旅游”“非遗 + 研学” 模式,让非遗文化融入大众生活。调研组对其运营模式予以高度评价,并就提升非遗项目互动性、开发研学课程等提出建议,期望未来与高校携手,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保护。

2C978

最后,调研组来到临沂市非遗馆,全面了解非遗馆的建设与运营情况。非遗馆集中展示了临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包括传统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手工艺等,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参观者的互动体验。闫晗向调研组介绍了非遗馆在非遗记录、保存、展示及传播方面的创新举措,并提到未来将加强与高校、研究机构的合作,推动非遗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。调研组表示,非遗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,应进一步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,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,提升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。

当天下午,调研组赶赴临沭县,在临沭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刘崇宝,曹庄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邢雨亭等人陪同下,开展朱村文旅融合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沭柳编产业发展调研。考察组先走进中国柳编非遗文化馆(朱村景区),了解临沭柳编保护传承情况,随后深入荣华柳编非遗工坊(欧拉农场),听取产业发展情况介绍。

A721A

在座谈会上,临沭县文旅中心副主任何雯雯全面介绍文旅融合及柳编产业现状,双方围绕柳编产业升级、校地合作宣传推广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。

49B98

调研结束后,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调研组分别与临沂市、临沭县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交流。岳伟、刘崇宝均表示,期待借助高校学术资源与人才优势,在非遗研究、传承人培养、文创开发等领域深化合作,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。张文哲称此次调研收获丰硕,学院将整合学科资源,探索非遗保护新模式,为地方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未来,校地双方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共同推动临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振兴。

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学院对临沂非遗文化的了解,更为校地合作开辟新路径,为非遗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撰稿:楚国帅

初审:焦丽鹃

复审:胡义忠

终审:张文哲